![]()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(記者 尹力)運用高科技讓故宮博物院走入人們的現實生活,文化消費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,“吃穿住用”逐步向“安享樂知”轉變……14日,首屆文化消費研討交流會在北京舉辦,多位專家探討文化消費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,共商如何讓文化消費有路可循。 本次研討交流會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辦,旨在通過搭建專業化、權威化的對話交流平臺,為中國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消費信息交換、資源推薦等提供專業化服務。 會上,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,為讓民眾看到一個盡可能完整的紫禁城,故宮近年來持續整改環境,開放區域已從過去的30%提高到2016年的76%。2020年之前,超過5萬平方米的古建筑將全部開放和合理利用,故宮半數員工將搬出紫禁城,開放區域可達85.02%。 單霽翔談到,為了讓故宮走進人們的生活,院方正將全部文物藏品及古建筑的照片放在網上,讓人們看到每一個故宮文物藏品的基礎信息。同時,故宮還在運用多種高科技制作數字博物館,做好英文網站,設計出品數千種文創產品,以更加活潑的方式吸引更多青少年。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表示,北京的文化消費規?偭楷F已接近900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處于全市服務型消費前三位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京城居民文化消費的時間、頻次、支出呈現大幅度增長。2016年,北京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達到3687元,在消費支出中占比10.6%。官方通過出臺鼓勵政策、舉辦系列活動、發放消費補貼等方式,在促進文化消費方面構成了長效機制。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小明提到,北京正積極拓展“文化+技術、+旅游、+體育、+商業”等融合領域,開辟線上線下消費陣地,提升各類傳統產業和消費業態的文化內涵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談到,文化消費是消費升級的重要體現,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北京的文化消費年均增速達到了20%,發展勢頭向好。過去人們的消費需求主要是“吃穿住用”,今后將向“安享樂知”轉變,也就是“安全、享受、娛樂、求知”。 在侯云春看來,文化消費“既是硬消費,也是軟投資”,電影、戲曲、書法、繪畫等均是文化消費的重要載體,人們在消費時也能促進自身素質提高。為民眾提供什么樣的文化產品,開發怎樣的文化消費模式,其中還大有文章可作。 當日,來自北京、上海、濟南、天津、鄭州、成都等18個城市的代表,現場共同發出關于擴大引導文化消費的倡議,呼吁城市之探索建立信息共享、資源共通、活動互訪、政策互惠四大機制。(完) |